对于年轻人来说,精进不是口头上的。
是需要把事情做到位,才能出结果的。
说到写东西这事,目前还是比较喜欢公众号。
有的人写微博,写的比较好。微博比公众号的好处就是开放流量,公众号属于闭环私域流量。
作家都不行,玩不转微博。因为大部分作家,不现代。
微博这些都是现代的东西。
和朋友聊天,建议他写。但他始终不写啊,原因太多了,包括静心、琐事、思路等等。
说到琐事,我真还得说几句。
1
我们身边一般有两种人,职场上班族,生意人。
这两类人有灵魂上的区别,就是一个想着给自己办事。一个总是觉得在给别人做事。
生意人包括年轻创业者,一个月做5万业绩,是自己的。做十万一百万也是自己的。分点出去给别人,最终还是自己的事业。积累的个人品牌,名气,客户都是可以量变再到质变,也可以重复消费。这是一个正向的事情。辛苦,但值得拼。
打工人就不一样了,首先自己都已经觉得是帮别人卖命。
给多钱,办多少事,再正常不过的思维了。大家都一样,只有不同个例会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。
但如果发现,没见到好的反馈马上就放任自流了。
最终回归到“觉得帮人做事”的大流中去。
如果想做点自己的精进的事,积累性的事。那真的太难了。
琐事就把你消耗完,再加上这是付出代价的,多少人不想安逸些呢。哪怕暂时一小时安逸也是安逸。
殊不知,一天就12小时,有效利用的时间都是这里面挪的。
就像金钱一样,你的存款会分配在不同的大事、小事、重要事、没用事、各种事里去。
一不留神,一月工资就消耗完。
有人说每个人都账户每天都会自动存入86400元,让你随便花。
如果你今天花不完,就自动清零。这个银行账号叫做时间。
不花白不花,干嘛八万六千多可惜浪费呢。
2
有些事情怎么做,真的很重要。
拿上班,来说。
上班有很多种上法,是以收获收入和成长为目的。
有人说,不求赚多少钱,但你让他少拿了一分钱,和你拼命。
还是不是为了钱,这就是典型的自相矛盾。
更好的上班,是要么做个卧底式的员工,学核心的技术,为了自己创业。
要么做个规划,突破自己。
总之,别像现在很多人健身似的。
健身本来没什么,但有些人。
天天去,比健身教练都勤。
因为没事可做,感觉听起来很好的理由。我去健身了啊,锻炼身体。
如果健身当成了你的全部,说是行尸走肉,不好听。实际上,差不多。
现在很多人都犯这毛病。
总是喜欢,把上班,健身,看书,说的很励志。
很努力,很勤奋,很自律。
真正做得好的,往往是生活很有节奏感。
做得不好的,只有发圈来自我麻痹。
就像从来不认为读书无用,也不认为上班没未来。
比以前的自己强其实就是一种进步。
当认知,层次上一个台阶自然思维格局会跟着开阔起来。
本就是一个自己修炼的过程,外界只是中介,实际是靠自身。
3
前几年的自己,生活表面比一般人强点。
实则暗淡无光,自己最清楚。
看不到未来,迷茫不知所措。
甚至都没有努力的方向,尽管大多数人现在还这样。
但这个事对我是不能再容忍的。
现在就好很多了,因为机会太多了。
很多东西两眼就看穿了。
包括作家,落伍的落伍。
换汤不换药的一些毒鸡汤公众号,阅读几十万。但在睿智的人看来,都是垃圾。
普罗大众年龄层次跨度太大,观念认知天壤之别。
网络粉丝用户里,你都揪不出单个个体画像来,就像是一群乌合之众。粉丝就像一个人用机器操作着几百个小号的感觉。这种机器粉当然有,但有些人人居然是会喘气的机器粉。
机会其实就在这里,这是一个抢流量的时代。
普通人就有机会,所以建议你去抢。
物质资源就是抢来的,合法的抢。
古时猎物,资源就是谁抢谁富有。
换个马甲,换个平台,看你想不想得通。
不要做一个什么资源都稀缺的穷人。
一旦稀缺成恶性循环,你几乎逃不出来。
会让你变笨和更加冲动。
任何一点点不稳定,都会威胁到你。因为你都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因素,最终只能任由其影响自己的生活。
说的可能有点绕,就是穷人的无能,其主要原因在于贫穷本身。
只要生存于贫困之中,我们所有人都会变得无能。
那些所谓公众人物说什么自己不够努力,那些都是放。
放没成本啊,潜规则的他们又不敢说。上层富人们达成的一些共识,没有人轻易去触碰。
所以,那些人说的写的演的,都是垃圾。
看不透,就很难摆脱贫穷本身。
因为穷它是个闭环,也是个死循环。
简单一点,哪怕把一件事做的比大多数人好。你都能提高你的收入或影响力。
不信,你试试。
你或许还想看: